■从2007年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一样,开始步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战场,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和约束性指标。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构正在转型。与此相适应,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呈现新的发展形态趋势。自2005年国务院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来,我国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统筹协调工作,对转型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起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对此,每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针对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当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任务予以不同程度的阐述。
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五部分“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设立专门一段,安排当年的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
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部分“去年工作回顾”在成就方面指出:“在产业体系调整方面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在问题方面指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矿、交通等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导致非常严重损失。”第二部分“今年主要任务”,在“(三)加大产业体系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中要求“依法关闭那些破坏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七)格外的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设立“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两个专门的段落部署安全生产的任务。第一段指出了问题,解释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二段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安全生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
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部分“去年工作回顾”在成就方面没有涉及安全生产。在问题方面指出:“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明显问题解决得不够好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在第三部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报告说明:“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不一样的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在第四部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方面,用了一个专门的段落阐述安全生产工作。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切实落实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要继续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切实搞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学校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要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
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在社会管理方面”一段有专门的总结:“格外的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第二部分“2008年主要任务”在“(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安排一个专门的段落予以规定:“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巩固和发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在“(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规定:“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部分“2008年工作回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第三部分“2009年主要任务”在“(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设立了“全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专段,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此外,第二部分还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段中要求“实施全国中小学学校的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部分“2009年工作回顾”没有涉及安全生产。第二部分“2010年主要任务”涉及安全生产的内容有三处:一是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一段要求“着力优化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二是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段强调“在合理地布局的基础上,快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学校的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的相关标准”。三是在“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段指出“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从以上六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如下五个发展特点。
一是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归属问题,2005年的报告把安全生产放在“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予以阐述,2006年的报告放在“格外的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予以阐述,2007年的报告放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予以阐述,2008年的报告放在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两个方面予以阐述,2009年的报告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予以阐述,2010年的报告放在“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予以阐述。可见,在安全生产方面,社会性和经济约束性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特点。这是符合安全生产的本质特点的。
二是对安全生产的关注重点由煤矿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校园的建筑安全问题,体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广域化。对安全生产的关注程度由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到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纵深化。
三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制度建设多和体系建设多的年份,对安全生产的阐述就相对多一些;安全事故影响恶劣的年份,对安全生产的强调就相对严厉一些。譬如,2005年和2006年安全生产事故多发,2006年和2007年报告的内容就多一些。其中,2006年的报告专设两段,2007年专设一段。2008年的事故多,影响大,2009年的报告就采用了“坚决遏制”的罕见严厉措辞。
四是2006年的报告要求加大产业体系调整,依法关闭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之后,从2007年起,政府工作报告开始把安全生产作为优化投资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市场准入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从2007年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一样,开始步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战场,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和约束性指标。
五是六年来,政府工作采用了“更有力”、“加大”、“必须”、“强化”、“遏制”、“格外的重视”、“严格执行”、“严肃查处”、“坚决遏制”、“着力优化”、“切实加强”、“切实防止”等严厉的措辞。这说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结构调整部署相适应,开始转型,措施越来越深入,工作量慢慢的变大。相应地,工作难度也就慢慢的变大。总的来说,安全生产工作目前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期。